编者按:尊敬的汝南史志网用户,您好!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汝南史志网的关注与支持。由于《汝南县志》(第一轮)于1997年12月印刷出版,历经27年,仅存数量有限。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现将此书以电子版的形式展现给读者,请您耐心等待。我们会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此书的上传工作,确保您能够正常阅读!
凡 例
一、本志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根据《中国地方志暂行规定》的要求,如实记述汝南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。为汝南的发展和振兴提供史情、地情等综合信息,以期达到“资政、教化、存史”的作用。
二、结构采用篇、章、节、目形式,首为概述、末为附录,专志依次为大事记、建置、自然环境、人口、政党等28篇。
三、全书包括志、述、记、传、图、表、录等项。以志为主,图表随志分入各章节,除照录、援引书刊和碑碣原文外,行文一般用现代规范的语体文、记述体。
四、全志贯通古今,重在当代。上限不限,下限止于1985年。唯“大事记”、“政党”、“政权”、“人物”专志中的各阶层人员,收录至1996年底止,部分图片是成稿后摄制的。
五、中华民国及其以前采用旧历,夹注公元纪年;1949年10月1日以后为公元纪年;记月、日,农历用汉字,公历用阿拉伯数字。
六、根据生不立传的原则,本志立传人物以本籍为主,正面人物为主,适当收录对汝南有较大贡献的客籍知名人物,对有影响的生人也作了简介,简介人物收录范围为县(团)级以上、高级职称者、国家级会员、国家级劳模。有的列表予以介绍。
七、计量单位、符号均以国务院颁布的《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》为准。
八、志书所使用的数字,一般以县统计局数字为准,统计局缺的数字,采用各单位数字,有矛盾的数字则酌情选用。国民经济收入、各项产值,除文中说明不变价外,均为当年价。
九、各政区、机关的称谓按历史惯称,使用地名时用现行标准地名,必要时注明历史地名。
十、中华民国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(后)、中国共产党汝南县委员会、汝南县政治协商会议、土地改革等分别简称“民国”、“建国前(后)”、“中共汝南县委”、“县政协”、“土改”。
十一、书后设“捐款修志惠及后世芳名录”一章,以彰其支持出版《汝南县志》之名。
十二、志书材料来源于全国各有关图书馆、档案馆、博物馆、正史、旧志、报刊、专著及各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或知情人的口述,一般均经核实,个别真伪难辨者,各说并存,所有资料均不注明出处。
十三、志书中县、乡(镇)行政区划图为1990年实际区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