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事记
清
世祖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金镇赴任汝宁知府。
顺治十七年(1660年)春,大饥、府、县设南北场煮粥赈济。
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夏,秋大旱,蝗生,知府金镇、知县王灿详请减免附加田赋每亩4分有奇。
同年,知府金镇重修天中书院,续修《汝宁府志》,修葺城垣。
圣祖康熙三年(1664年),知府金镇蠲免(顺治十五年前)百姓所欠各项钱粮。
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大水,县城墙东北角,被水浸倒40余丈,知县邱天英重修。
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正月,邱天英重修县学宫。
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知县邱天英督民夫浚深城东各沟渠,民赖其利。
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邱天英纂修《汝阳县志》。
世宗雍正元年(1723年),建南湖书院,府属各县官吏子弟住院读书。
雍正五年至七年(1727-1729年),共疏浚排水沟渠141条。
高宗乾隆元年(1736年),诏命妇女80岁以上者,赏布1匹,米5斗;军属70岁以上者,准给1丁侍养,免其杂派差役;80岁以上者,赏绢1匹,棉1斤,米1石,肉10斤;90岁以上者加倍。
宣宗道光十六年(1836年),刘东升在寒冻店创办寒溪书院。
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,全县普种罂粟。开烟馆,吸食毒品的人,家庭破产,身受其害。
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秋大水,汝河北岸,陆地行舟,房倒大半,谷禾淹没殆尽。灾民上告知县黎士华贪赃枉法,黎受到清廷的惩处。
道光三十年(1850年),廖性任汝宁知府。汝民大疾,人死三分之一。
文宗咸丰元年(1851年),太平天国洪秀全遣人来汝阳、确山活动。汝民刘朗、乔健德率百姓数百人准备起事。
咸丰四年(1854年),大饥。十二月七日,百姓纷纷起义。正月二十日,起义军十余骑入城索粮,县令金朝栎拒交。义军猛增至数百人,迫使官府开仓给粮,义军获胜离城。
咸丰六年(1856年)正月,易天富、林其贤、朱明义等领导的捻军,在城南马乡起事后,向东南而下,转往息县、光山等地。
咸丰七年(1857年)四月,汝阳、正阳、新蔡交界处,吴源领导的捻军起事。九月,遂平捻军数万人围攻确山,汝境戒严。
咸丰九年(1859年)六月,泌阳捻军肖况活动在汝阳、上蔡、确山等境内。
咸丰十年(1860年)三月,正阳捻军孙葵心部在安徽舒、桐一带受阻,回师入豫,由罗山、正阳转入汝阳县境,又转战入归德境。
八月二十八日孙葵心等部万余人经上蔡又转入汝阳境,在城东庙湾大败清军,杀官兵万余。八月三十一日在城南攻克官庄。九月二日捻军孙葵心、程大保等部骑兵数万人攻汝宁。与清军战于野猪岗,打死清兵无数。捻军四万多人逼近府城,声势大震。
咸丰十一年(1861年)正月,汝阳平舆人陈大喜、正阳张岗人张风林,各以本寨为根据地,树旗起事。附近各寨响应,波及数十县。
穆宗同治元年(1862年)十月十九日,陈大喜部被清军击溃,其胞弟陈文、军师陈天爵及其家属均被杀害。
同治二年(1863年)十一月,陈大喜又由正阳返回汝宁。是月,钦差大臣毛昶熙奉命驻汝“督剿”。
同治四年(1865年)二月十六日,西北太平军与豫南捻军陈大喜部,在清军僧格林沁等部追击下,又转战入湖北境。八月二十三日西北捻军赖文光部入汝阳。九月四日捻军攻汝宁府城不克,转往新蔡。清军蒋希夷等部随后追击,捻军东入新蔡、息县、项城、沈丘,与敌攻战多日,转往汝阳、上蔡等地。
是年,德国天主教士安希满,由驻马店来汝阳布教。
德宗光绪十年(1884年),知府李德润创立“八善局”。
光绪十六年(1890年),美国人施道格来汝设福音堂。
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始修汝阳至驻马店公路。
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县创邮递代办所,办理接收投递平信及挂号、包裹等事项。三十一年(1905年),代办所改为邮务分局。
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十月,在城内鼓楼街设立高等小学堂,校长李澈,教职员4名,学生40名,全年经费1000余串。
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四月,南湖书院改为汝宁府中学堂,留日毕业生苏甲林任监督兼教员,留日毕业生熊庭杰、陈文彬、葛宗瀛任监学,教职员9名,学生 78名,全年经费5300串。
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知县汪奎创建高等小学堂于淮西精舍,又于北关建天中书院。
六月,奉河南省学务公所令,组织教育会,附生祝冠英任会长,会员2人,经费625串。
九月二十日清廷下令全国禁止吸食鸦片、种植罂栗,汝南亦随诏禁止。
十月,于府城北创建师范讲习所,监督李澈,学生40名,经费1100串。
十二月,县成立劝学所,附生霍鹏路任所长,劝学员6人,经费860余串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李汝珍掌管汝宁府事,创建官立师范学堂,附设讲习所。改县绅胡象山所办淮西中学为官立农业学校。
宣统二年(1910年),高校毕业生李敬斋、邓仲威先后回汝创立女子高等小学堂,并和劝学人员李成功、王仁山等计划汝南全盘教育,先后建立县立师范讲习所、通俗图书馆、汝南马乡高等小学堂、城东龙王庙小学堂。同年发展简易识字班 20个,学生568人。
宣统三年(1911年),辛亥革命在全国各地爆发。汝南地方官绅创建保汝营,队长1人,兵勇80名。民国成立后,改设民团,由河南督军赵倜之弟赵俊负责,兵勇增至500人,饷银随地丁附加。知县杨济时,组织临时参事会,乡镇各选出议员4人,共40人组成。民国三年裁撤。